厦门网讯(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实习生 刘婉琳)工作日早晨,坐上地铁后上海配资炒股,厦门市民蓝先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耳机,收听喜爱的播客节目。“播客已经成为我重要的信息来源,不仅是坐地铁,睡前也会听。”播客应用显示,近三年来,蓝先生累计收听时长超过1500小时,平均每日收听时长约1.5小时。
原本较为小众的播客,近年来持续“破圈”,推动“耳朵经济”蓬勃发展。《2024播客行业报告》显示,中文播客的听众数已超过2.2亿。今年来,腾讯音乐收购在线音频平台“喜马拉雅”、B站加码视频播客赛道,也从侧面反映“耳朵经济”的持续升温。
播客缘何能“占领”上亿人的耳朵?厦门的播客创作者又如何拥抱这片声音“蓝海”?
为何受欢迎?
“听播客不需要一直盯着手机屏幕,让人很放松,有种被陪伴的感觉。”蓝先生最初接触播客是被一档投资类节目吸引,渐渐的,便喜欢上这一媒介形式。如今,他的播客订阅列表已涵盖财经、人文等多个领域。
今年读大三的悠悠也是播客的“重度用户”,每当遇到陌生的话题,她会主动搜索相关的播客节目进行科普。此外,她还加入了多个播客节目的听友群。在她看来,播客不仅是一扇通往多元世界的窗口,更搭建了平台,“把志趣相投的人聚到了一起”。
与短视频、短剧强调“黄金3秒抓眼球”不同,播客走的是“长内容”路线——单期节目的时长动辄1小时。不少用户表示,在线音频内容信息密度高,已成为他们获取新知、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。
“音频是一种‘不打扰的陪伴’,它不占用用户的视觉注意力,也不会带来额外压力。这种伴随性的特征,恰好满足了现代人多任务并行处理的需求。”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、教授陈素白表示,随着耳机、智能音箱、车载设备等终端硬件的普及,音频已实现出行、居家、通勤、运动等多场景覆盖上海配资炒股,给用户带来沉浸式、陪伴式的体验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